7月26日下午,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。论坛以“智能教育在中国:大模型、好案例、新产品”为主题,探讨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中国路径。
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分享了学校深耕智能教育的实践逻辑,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精诚合作、协同攻关,共同投身于教育基座大模型的研发历程。
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的“启创·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.0”正式发布。该版自主可控大模型专为教育而生。它基于国产千问基座自研,深度聚焦教育场景,不仅是知识库,更是智慧导师,旨在解答教育问题,赋能学科教研,助力实现教学育人一体化。相比通用大模型,“启创·Innospark”在塑造正确价值观、培养创新思维、实现因材施教方面优势显著,能直击教育本质。教育大模型团队首席专家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说,该模型凝聚三大核心突破:一是价值观引领,基于10万+教育语料训练,融入中国特色育人导向;二是创造力培养,破解教育数据长尾分布难题;三是个性化学习,支持跨学科教案生成、学情诊断与情感交互。
在现场技术演示中,模型实时生成启发式数学讲题与古诗文创作辅导案例,展现“人机协同”新范式。研发团队负责人周爱民教授表示:“待9月份备案完成后,模型将开放教案设计、作业批改等核心功能,成为百万教师的‘智能伙伴’。”
论坛主旨环节就教育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展开研讨。同济大学党委书记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说,人工智能已成为21世纪最具挑战性、最具催化力、最具赋能特征的战略性技术,对教育而言,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成为必然趋势,将重新构想和创建未来教育发展新格局。华东师大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说,教育大模型将重塑知识创造与传播逻辑,但教育的本质仍是唤醒灵魂,要探索育人方式从无差别的“知识点灌输”到大规模个性化的“思维晋级”转变。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说,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,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,促进两者融合发展、双向赋能,汇聚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。
与会专家普遍认为,大模型为教育带来了精准化、个性化教学路径规划等前所未有的机遇。未来,教育领域有望迎来从“标准化生产”到“个性化生长”的深刻变革,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炒股配资询问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